中国人的家
全国

泰和园红木 | 八大雅事,看懂中国人骨子里的风雅

优居视界 2023-12-01 18:08:51

善琴者通达从容,善香者品味高雅,善书者至情至性,善画者至善至美,善诗者韵至心声,善玉者深邃内敛,善花者品性怡然,善茶者幽远淡定。

琴为圣贤、君子之器。嵇康云:“众器之中,琴德最优。”

清式红酸枝厚板牡丹琴几

白居易在《船夜援琴》中写道:“七弦为益友,两耳是知音。心静即声淡,其间无古今。”

琴能养性,高山流水遇知音,冬日幽窗邃室,观奕听琴,亦足以消永昼。

琴响了,不能没有香,于是焚香一盏,看淡淡的烟从香炉里缓缓升腾……

诸葛亮弹琴时不仅有童子相侍左右,而且常置香案,焚香助兴。在古代,有闲人家,这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消寒方式。香料燃起,伴随一缕缕袅袅青烟升起的不仅是香味,更是一味冬日清闲。

暖阁之中,好友促膝而谈,赏山林雪景,煮茗品香,实为冬日一乐。

古语有云:“有书真富贵,无事小神仙”。闲人读闲书,堪比上界真人,仙福无边矣。

故金圣叹有言:“红袖添香读闲书,乃人生一大乐事也”。古人早已看透人生之大道,将清心涵养视作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成全。

以前虽明字义,但践行得少,视而不见。后历经世事磨练,终信之不疑,以读书为第一乐事。

唐人王摩诘诗云:“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。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”。古人作画,一支笔,一张宣纸,纵横恣肆,写意流畅。

 

《画山水序》有载:“万趣融其神思”“圣人含道映物,贤人澄怀味像”,画画在于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思考,而不是作剪刀手到此一游的映像记录。

古人作画,皆有深意,运思落笔,莫不各有所主。况名下无虚士,相传既久,必有过人处。

今人看画,不经师授,不阅记录,但合其意者为佳,不合其意者为不佳,及问其如何是佳,则茫然失对。

修身当先学诗,诗歌是开发人性、人心的根本,诗词表现生活和精神世界,有韵律而富有感情色彩。

不论是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的失落,还是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的得意,也会惊觉古诗道出的都是千年后此刻的感受,都是穿越千年,人心与人心的照面。

玉石温润,于手盘磨,最能克服外在的浮躁和焦虑。让时间慢下来,让身心静下来,在不经意的消遣中,涵养性情。

古代文人雅士,亦爱此法,一块美玉,用手把玩,珍之重之。古人玩玉讲究时时摩挲,意想玉之美德,足以化我之气质,善我之性情。

玩玉、盘玉的过程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,在这种细细品玩的过程中体会到和田玉的无限美感。

初雪时节,赏花之意未尽,可静坐家中看栽种的花儿含苞怒放。

古代诗人大多爱花,或借花言志,或借花抒怀。屈原爱兰花,有“秋兰兮青青,绿叶兮紫茎”“兰藏幽而有芳”“纫秋兰以为佩”等名句。

陶渊明爱菊花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是他的传世名句。杜甫作诗一向严肃,却有“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爱浅红”的句子,桃花盛开,深红浅红,浓淡相间,令人流连。

喜爱花的淡雅,一个“淡”一个“雅”,体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。人若能像花儿一样,淡定、清白、宽容、雅致,那也是一种高度。

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。”中国人饮茶,注重一个“品”字。“品茶”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,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。

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,择雅静之处,自斟自饮,可以涤烦益思、振奋精神,也可以细啜慢饮,达到美的享受。

茶无贫富,也无贵贱,可以素朴简约,也可以堂皇精致,大俗大雅,尽在日常点滴之中。是以茶解渴清心,还是以茶明性修行,表达了每个人对茶的不同态度,其实境界各异,谈不上高下分别,每个人在茶中都有自己的诉求与安顿,能否得道,全凭悟性。

古人重修身格物,陶冶情操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既有入世的理想主义,也有出世的豁达心境。

而风雅是源自内心的一份宁静、淡泊,从忙碌中抽身,于纷繁杂念处,留一分闲适的空间, 宋人苏东坡诗云:“江山风月,本无常主,闲者便是主人。”若无闲心,雅何以附?

责任编辑:品牌红木 来源:优居视界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且本文所涉数据、图片、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,内容仅供参考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